热门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> 第一百八十章 忽悠盛紘

第一百八十章 忽悠盛紘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反正在禁卫军指挥使尘埃落定的这段时间,赵策英倒是没有再来找过李皓。

八成他们父子还以为曾朝生是李皓这边的人,当然这其中估计少不了曹景休的故意引导。

不过李皓暂时也不在意,反正英国公能知道的消息,作为同一辈人的忠敬侯也不可能一无所知。

李皓想着他们有事总不至于会瞒着自家姻亲,看着赵宗全被人坑吧。

但直到在顾偃开的吊唁仪式上,李皓才又一次与赵宗全父子见面。

本来顾偃开的去世,赵祯是打算车驾临奠,亲自过来以示对顾偃开一生功绩的表彰。

但因为赵祯的身体原因而未能成行,所以便命赵宗全和赵宗汉两兄弟代替自己亲临灵堂。

顺便把由尚书省拟定,赵祯核准的赐谥诏书给带了过来,由内官当中宣读。

帅众以顺曰武、辟土斥境曰武、致果杀敌曰毅、能纪国善曰毅,最终拟定了武毅两个字给顾偃开做了盖棺定论。

当然这两个字都是寓意很好的美谥,也不枉顾廷烨给尚书省拟定谥号的官员送的礼物,否则哪有这么顺利。

而在宣读完诏书之后,赵宗全父子也与顾廷烨好生安慰了一番,只是对李皓的态度颇为冷澹,反而是对曹景休的态度不错。

这一点就让李皓有所奇怪了,似乎赵宗全到现在还不知道内情呢。

倒是赵宗汉在这看到李皓,颇为高兴,拉着李皓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,看样子是在皇宫里面待得不耐烦了。

不过这样也对,毕竟是从小长在民间的孩子,突然被限制在皇宫之中,时间长了是有些受不了。

这心情李皓是可以理解,但确实是太吵了,幸好后面李皓看到了齐衡,便赶紧把赵宗汉带了过去,交给齐衡去应付。

而且有赵宗汉拖着齐衡,也省的齐衡万一脑子想不开,冲撞到在后院接待女卷的明兰就不好了。

随后吊唁结束,赵宗全父子和赵宗汉先行离开,回宫去回禀情况了。

剩下的人也和顾廷烨告辞,只等着女卷回来便一同离开。

也就在这个时候,李皓发现了在人群中还有曹景休和曾朝生。

而且这两人还特意分开而行,在众人面前装着一副不太相熟的样子。

也正是这掩耳盗铃的举动,却也更让李皓确认,这两人之间肯定有猫腻。

按照英国公所说,两家明明有交情,却在人前故意伪装,肯定是有所图谋。

当然李皓也没去拆穿他们两个,只是在心里筹算着,看他们到底在打的什么鬼主意。

不过李皓没去找他们两个,反倒是曾朝生自己主动找了过来。

就在李皓和张桂芬一同离开,刚出了宁远侯府时,曾朝生就提前一步在李皓的马车旁等着。

见到这情况,李皓开口问道:「曾指挥使,您这是找我有事!」

曾朝生说道:「确实有事想请李大人帮忙,关于由我来接替顾廷烨成为禁卫军指挥使的事,想来李大人也知道了。

本来交接事宜我应该去找顾廷烨的,但如今这情况,他怕是有些不太方便。

而李大人您,原先就曾掌管过禁卫军,对宫中情况也比较熟悉,所以我才冒昧来请李大人帮忙。」

听到曾朝生的话,李皓也没有推拒,反正任命已经定下。

有曹皇后和曹景休支持,他理顺宫中事务是迟早的事,自己没必要去做这个恶人。

便答应道:「曾指挥使客气了,我对禁卫军确实有一些了解,既然曾指挥使需要我帮忙,那我自然该鼎力相助。」

见李皓这么好说话,曾朝生颇有些受宠若惊

反映了一下之后,立马接话:「那我在此多谢李大人相助之恩,只是不知李大人何时有空。」

李皓想了一下,说道:「不如就定在五日之后吧,到时我入宫去找曾指挥使,和您具体说下宫中情况。

另外负责宫中防务的殿前司人马,我也是较为相熟的,到时我也约上他们,一同介绍给曾指挥使认识,您看如何。」

曾朝生对此自然是乐意的,有了殿前司的人协助,自己做事想来也能顺利不少。

感谢道:「那真是太麻烦李大人了,不如约个时间,我请您去吃酒,聊表感谢。」

李皓笑道:「好啊,等曾指挥使理顺了皇宫的事情,我们再找个时间好好吃顿酒。」

接着两人又攀了攀交情,然后才分别离去。

在回府的马车上,张桂芬提起了刚刚的事,说道:「你是真心想帮曾朝生,让他可以尽快掌控禁卫军。」

李皓解释道:「他是名正言顺的指挥使,又有宫里面的支持,就算我不帮他。

只要他愿意花些时间,掌控住禁卫军也只是迟早的事,如今我做个顺水人情不是正好嘛。

而且杨文远还在殿前司呢,原先是顾廷烨在宫中,所以才没有让他把注意力放到宫里。

如今这个时候,就该到杨文远发力了,禁卫军的那些人,杨文远也熟悉的很。

我就不信这么个半路出家的,还能比杨文远更得人心。」

听到李皓的想法,张桂芬不免说道:「你这算盘打的可够精明的,这事什么都想用啊。」

对于张桂芬的调侃,李皓笑而不语,反正这事李皓也已经打定了主意,没什么好说的。

反而是灵堂里的那一幕,让李皓感觉奇怪,为什么忠敬侯没有告诉赵宗全实情。

忠敬侯到底在想什么,他会是什么样的立场,这种种问题的答桉正困扰着李皓。

不过这事暂时还不急,在赵祯身体没有进一步恶化之前,李皓都还有时间寻找答桉。

接下来,李皓遵守了与曾朝生的承诺,陪同他入宫走了一趟,亲自帮他在禁卫军中树立了威信。

当然这一切都是在,李皓把杨文远也给叫上的前提下完成的,不过李皓也有正当理由。

毕竟皇宫守卫是由禁卫军和殿前司一同完成的,那曾朝生和杨文远肯定会经常打交道,两人相互熟悉也是应该的。

反正该做的事情李皓都已经做了,剩下的东西也不需要李皓细说,以杨文远的脑子,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。

而忙完了宫里的事,从两淮的盐场也传来了喜讯。

晒盐法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整理总结,终于大致成型,可以大范围的推广了。

按照当地盐工和盐场官员的计算,虽然现有晒盐法在产量上没有指数级的增加,但因为节省了大量燃料和人力。

所以在制盐成本上有了大幅度的降低,那当初设想的,在保证盐税总额的基础上,适当降低官盐价格也就有了可行性。

当然晒盐法也只适用于沿海地带,对于井盐和解盐的成本管控并没有多大用处。

但即使是这样,对于天下百姓也已经是一件大好事了。

于是李皓先将此事告知了陈升之,毕竟他是三司使,这点尊敬还是要有的。

而陈升之对此自然也是好生勉励了一番,但也没有太过在意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